东邻扬州,西毗南京,仪征是长江下游北岸唯一主城区依江而建的县级城市。这座人口不到55万的滨江小城,截至8月底,今年共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018亿元,增幅、总量均实现历史突破。
仪征工业发展新高度的底气何在?化纤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老一辈的经典“的确良”,到“会运动”的智能T恤,再到14万根细丝线合力吊起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仪征化纤从棉花替代品向衣、食、住、行各领域新材料蝶变。
如今,以仪征化纤与扬州化工园区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有数百亿的产业规模,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水平发展之路,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指日可待。
如果问现在流行穿什么,从夏日“多巴胺”到秋日“美拉德”,再到大火的“新中式”,答案也许五花八门。但放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髦穿搭的代名词想必会是风靡一时的“的确良”,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为全国人民每人添一身‘的确良’”。未解决“穿衣难”问题,仪征化纤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并提出了这句响亮的口号。仪征由此有了“化纤城”的称号。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能够买到一件“的确良”衣服,在当时不仅非常洋气,而且是一件很“有面”的事情。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一块耕地,要种棉花就不能种粮食,种粮食就不能种棉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俗语的背后,反映了当时的穿衣难题。
1978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年产53万吨的仪征化纤项目列入国家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这是一个相当于当时全国化纤总产能的项目。在国家拨款3亿元的基础上,仪征化纤建设者大胆运用向国内、国外同时贷款的方式,筹集建设涤纶一厂的10亿元资金,盘活和分步建设仪征化纤项目,开创了国有企业“借贷建厂、负债经营”的先河。
要知道,当时产业工人的月平均薪资也就不到30元,成为万元户是每个家庭的强烈愿望。巨大的负债压力与创效动力,激励着每个建设者与时间赛跑、与效率争先。
1990年,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50万吨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能力,占全国合成纤维产量的1/3,涤纶产量的1/2,相当于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8,能给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两件“的确良”新衣,让布票成为了历史,为完全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和国人穿衣难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代代仪化人,创造了“十年改革路、一座化纤城”的奇迹。46年来,仪征化纤累计生产聚酯产品5750多万吨,用它们制成的衣服,可给全国人民每人添115套“的确良”新衣,实现了衣被天下的梦想。
“的确良”是老一辈的经典,历久弥新,在2024年中国品牌日上,仪征化纤再次引领潮流。具有智能调节热湿舒适性功能的T恤一经亮相,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一改大众之前对聚酯纤维类服装产品闷热、不透气、易贴身等固有印象。
“这款产品所使用的智能聚酯纤维,是‘会运动的纤维’。”仪征化纤研究院化纤工艺专家史利梅已经扎根科研31年,主要是做涤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什么是“会运动的纤维”?史利梅和记者说,它能够准确的通过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调控其微结构,实现纤维弯曲或扭曲,使织物孔隙结构及蓬松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完成自身温度及湿度的调节,起到“越运动、越出汗、越透气”的效果。
阻燃防静电工装、防弹衣与击剑服、“三防”衬衫、智能控温T恤、系列家纺产品……9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举行,一件件用仪征化纤原料制作的时装,展示了从“一根丝”到“万千彩”的华丽蜕变,吸引了直播平台3万多名网友的围观。
一根根看似普通的细丝线,既能做成衣服,还能变身“大力士”,在隧道、大坝、铁路高架上发挥作用。
2017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仪征化纤生产的14万根高强聚乙烯纤维丝组成的吊带,承担了重约6000吨的沉管隧道起重任务。这项技术也打破了国外多年的垄断。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仪征化纤也逐渐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实际要和现实困境。怎么转型?如何升级?仪征化纤将目光瞄准PTA(精对苯二甲酸)。
作为聚酯产品的原料,PTA就像桥梁纽带,连接着石化和化纤两大产业,不但可以加工成涤纶纤维,还可以制成薄膜和瓶级切片等各种各样的产品。
4月11日,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项目——仪化300万吨PTA装置正式投料开车,这是仪征化纤致力于建设“新仪化”的新“龙头”。
“此项目是企业‘十四五’转型升级、高水平发展的龙头项目,被列入中国石化重点工程和江苏省重点项目清单。”在仪征化纤PTA装置现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该项目是全球同行业单体产能最大的项目,投资规模大、生产能力强、工艺水平高,能耗物耗、吨产品“三废”排放指标均为行业领先,助力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棉花替代品向衣、食、住、行各领域新材料的蝶变,在仪征,类似的“低调隐形王者”新材料还有很多。
质量仅为同体积钢丝的五分之一,拉伸强度却是钢丝的5至6倍,模量是钢丝的2至3倍,还具有高阻燃、560℃以下不分解、极端温度下能形成碳化绝热层等性能……被称为“全球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的芳纶纤维,在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生产工艺流程长、跨度大,上千个关键工艺控制点要求苛刻,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提升难度大,芳纶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
位于扬州化工园区的中化高性能纤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高纤”)主动为国分忧,专注于发展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
2018年,公司投资启动了“年产5000吨对位芳纶”项目的建设;2020年,项目进入设施安装调试阶段;2020年11月,成功建成投产并满产达标;2021年底,“年产5000吨高强、高韧芳纶纤维及下游产品制备技术”顺利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2022年,中化高纤与下游不一样的行业领域的多家头部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全面盈利……
在产品智能自动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三个机械手臂正在有序操作,不仅能将产品抓取到传输带上,还能够准确的通过产品不同规格进行抓取打包,实现了智能化包装操作。
围绕打造数字化工厂目标,中化高纤近年来持续投入近2亿元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智高纤”。今年9月,中化高纤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化高性能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开荣介绍,目前,中化高纤“年产2500吨对位芳纶”扩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预计今年底投产。届时,中化高纤对位芳纶总产能将达到8000吨,全面满足市场需求。
“一根丝”织就千亿产业,一条条产业链聚势凝力。今天的仪征,还在不断书写着一座小城的工业奋进之路。